|
发表于 2025-4-24 11:32:01
|
显示全部楼层
来自: 中国北京
这里讲一下这部电影涉及的基督教知识,要不然大家容易看不懂。因为《宾虚》电影的基督教色彩蛮重的,本质上就是一部宗教电影。
首先,虽然宾虚的全名是"犹太·宾虚",但与耶稣十二门徒中的"叛徒犹大"不是一个人,两个人重名而已。
其次,给耶稣判死刑的,并不是"撒都该人",而是"法利赛人"。这里"撒都该人"和"法利赛人"并不是什么民族,而是犹太教的宗教派别。根据《圣经》,这两个派别都曾经与耶稣进行论战,当然,都是耶稣辩赢了。
在耶稣那个年代,法利赛人是占据了犹太教的正统地位的,所以当时把控了"犹太会议"(当时犹太教的最高机构)的该法亚也是法利赛人。
为什么法利赛人要判耶稣死罪? 这个实际上涉及早期基督教历史。早期的基督教本质上是犹太教的一个小的异端分支,所以基督教也尊奉犹太教的宗教经书(即《圣经·旧约》,犹太人称之为《妥拉》)。
按犹太教的说法,犹太人是所谓上帝亲自选中的民族("上帝的选民"),摩西在西奈山上受到上帝的神谕,与上帝达成了一个约定,即"只要犹太人继续尊奉上帝,不拜其他神灵,则上帝将会保佑犹太人"。整部《妥拉》基本上就是犹太人的早期神话历史,里面都是各种"犹太人受邪神蛊惑,于是上帝不保佑犹太人了。有一个犹太人率领大家重新独尊上帝,于是上帝保佑犹太人打败其他民族、占据神赐的土地"这种故事。堪称犹太人版的《山海经》。
后来犹太人遭遇了大难,又被波斯人囚禁到巴比伦,又被罗马人统治的。然后犹太人再怎么拜上帝,很长时间里都没能打败这些强敌。于是犹太教便出现了所谓"弥赛亚"理论。"弥赛亚"这个词源自希伯来语"油膏",因为犹太人有在册立国王的时候往国王额头上涂抹油膏的传统(而根据犹太教教义,理论上讲所有犹太人的王都是"神选中的代理人")。弥赛亚理论就是,"人民要忍耐",上帝会在某一天派一个犹太人的王来到人间,拯救犹太人的。上帝选中的王来了,青天就有了!所以"弥赛亚"也被翻译为"救世主"。而很显然,异族统治下,就算有傀儡王,也只是异族的附庸,不是犹太人期望的上帝代表。
弥赛亚理论在犹太教中非常重要,救世主这个概念在犹太教(和后来的基督教)中非常严肃,不可开玩笑。这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最根本的分歧。
基督教认为,耶稣就是传说中的弥赛亚。犹太教则不接受,认为耶稣只是个"僭越者"、"冒称救世主招摇撞骗的异端"。所以犹太教那么反对基督教,法利赛人要那么坚决地判耶稣死刑。 |
|